◎杜樂麗區及歌劇院區<Tuleries et Opéra>
杜樂麗區位於歌劇院區及塞納河之間,西邊為協和廣場;東邊則是世界上收藏最豐富也最具名氣的博物館之一的羅浮宮(Musée du Louvre)。
▼羅浮宮(Musée du Louvre)外圍。
羅浮宮(法語:Musée du Louvre)位於法國巴黎市中心的塞納河邊,原是法國的王宮,現在是羅浮宮博物館,擁有的藝術收藏達3.5萬件,包括雕塑,繪畫,美術工藝及古代東方,古代埃及和古希臘羅馬等7個門類。
▼羅浮宮官方網站(Musée du Louvre Official Site):
▼入口的玻璃金字塔是由華裔建築師-貝聿銘(I.M.Pei)操刀設計。
貝聿銘(署名:I. M. Pei,1917年4月26日-),美籍華人建築師,1983年普利茲克獎得主,被譽為「現代主義建築的最後大師」(the last master of high modernist architecture)。
貝聿銘為蘇州望族之後,出生於民初廣東省廣州市,父親貝祖貽曾任中華民國中央銀行總裁,也是中國銀行創始人之一,生母姓莊,清廷國子監祭酒之後,於貝氏13歲時罹癌過世,繼母蔣士雲,為中華民國駐外使節之女。貝氏有一個姐姐,兩個弟弟、兩個妹妹,妻子盧淑華(Eileen Loo)為中國留美學生,他們育有3兒1女(貝定中/貝建中/貝禮中),其中貝建中(Chien Chung (Didi/弟弟) Pei)與貝禮中(Li Chung (L.C.) (Sandi/三弟) Pei)皆是美國著名建築師。
貝聿銘作品以公共建築、文教建築為主,被歸類為現代主義建築,善用鋼材、混凝土、玻璃與石材,代表作品有美國華盛頓特區國家藝廊東廂、法國巴黎羅浮宮擴建工程、中國香港中國銀行大廈、1970年日本萬國博覽會中華民國館,近期作品有卡達多哈伊斯蘭藝術博物館。
▼參觀的民眾真的超級多的,建議早一點購票進場減少排隊時間以及擁擠。
▼為了方便來自世界各地的參觀者,導覽手冊多國語言可供選擇。
▼一進到羅浮宮裡面,就可以感受到華麗的內在。
▼猜猜這些人在幹嘛?
▼當然來這裡參觀的多數人是為了三個最知名展品之一...蒙納麗莎的微笑(Monna Lisa)。
▼如果參觀羅浮宮不早點出門的話,就很難擠到前面看蒙納麗莎了。
《蒙娜麗莎》(義大利語:La Gioconda;法語:La Joconde;英語:Mona Lisa)是文藝復興時代畫家李奧納多·達·文西所繪的麗莎·喬宮多的肖像畫。
這幅畫可以說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油畫作品,很少有其他作品能像它一樣,被人審查、研究、演繹或是惡搞。它的擁有者法國政府把它保存在巴黎的羅浮宮供公眾欣賞。它是直接畫在白楊木上的,此畫面積不大,長77公分,寬53公分。這幅半身肖像油畫描繪的是一位表情內斂的、微帶笑容的女士,她的笑容有時被描寫為「神秘的笑容」。它也是達文西的代表作。
▼接下來是一樣超人氣的-勝利女神(Winged Victory of Samothrace)。
薩莫特拉斯的勝利女神(Winged Victory of Samothrace)又稱勝利女神之翼(Nike of Samothrake),是前3世紀古希臘的勝利女神大理石雕塑,目前收藏在法國的羅浮宮,也是世界上最著名的雕塑之一。
The Winged Victory of Samothrace, also called the Nike of Samothrace, is a 2nd century BC marble sculpture of the Greek goddess Nike (Victory). Since 1884, it has been prominently displayed at the Louvre and is one of the most celebrated sculptures in the world.
▼位於樓梯口,所以人潮不如蒙納麗莎的微笑那樣擁擠。
▼最後是被譽為最美的人體雕像的-斷臂維納斯(Venus de Milo)。
斷臂維納斯,也稱米洛的維納斯(英語:Venus de Milo),是一尊希臘神話中,代表愛與美的女神維納斯的大理石雕塑,高203公分,由兩塊大理石拼接而成,兩塊大理石連接處非常巧妙,在身軀裸露部分與裹巾的相鄰處。可能是在前130年左右製成的。1820年米洛農民伊奧爾科斯在米洛斯島上發現它。他試圖將這尊雕像藏起來,但後來還是被一個土耳其軍官發現了。當時法國駐土耳其的大使將它買下。現在這尊雕像在巴黎羅浮宮展出。
▼羅浮宮優雅的螺旋梯。
▼連星巴克都充滿藝文氣息。
▼夜晚的玻璃金字塔及建築顯的格外迷人。
▼整個羅浮宮建築除了美術館以外還包括影博物館、傢俱博物館等。
▼全是經典的大師及作品,另外還有試坐區供遊客親身體驗各樣的經典單椅。
▼羅浮宮廣場上面對杜樂麗花園的騎兵凱旋門(L'Arc de Triomphe du Carrousel)。
▼羅浮宮與協和廣場(Place de la Concorde)之間的杜樂麗花園(Jardin des Tuileries)。
杜樂麗花園(法語:Jardin des Tuileries)是法國巴黎一座對外開放的庭園,位於羅浮宮與協和廣場之間。杜樂麗花園是由王后瑪麗·德·美第奇於1564年時為了興建杜樂麗宮所設計的。杜樂麗花園再1667年首次對外開放,並在法國大革命後成為公園。從19世紀開始,杜樂麗花園成為巴黎人民休閒、散步及放鬆心情的場所。
▼往協和廣場方向走到末端是橘園美術館(Musée de l'Orangerie)。
橘園美術館(Musée de l'Orangerie),是一處展示印象派畫家及後印象派畫作的藝術館。它位於法國巴黎協和廣場,塞納河傍。
橘園美術館收集有不少著名畫家的作品,包括有保羅·塞尚, 亨利·馬蒂斯,阿美迪歐·莫蒂里安尼, 克洛德·莫內, 巴伯羅·畢卡索, 皮耶-奧古斯特·雷諾瓦, 亨利‧盧梭(Henri Rousseau), 恰伊姆‧史丁(Chaim Soutine), 阿爾弗萊德‧西斯萊(Alfred Sisley) 及尤特里羅(Maurice Utrillo)等。
The Musée de l'Orangerie is an art gallery of impressionist and post-impressionistpaintings located in the west corner of the Tuileries Gardens next to the Place de la Concorde in Paris. Though most famous for being the permanent home for eight Water Lilies murals by Claude Monet, the museum also contains works by Paul Cézanne,Henri Matisse, Amedeo Modigliani, Pablo Picasso, Pierre-Auguste Renoir, Henri Rousseau, Alfred Sisley, Chaim Soutine, and Maurice Utrillo, among others.
▼橘園美術館官方網站(Musée de l'Orangerie Official Site):
▼個人很喜歡橘園美術館(Musée de l'Orangerie)的內部空間,相當明亮簡潔。
▼以環繞的方式呈現畫作。
▼協和廣場(Place de la Concorde)上的方尖碑。
The Place de la Concorde is one of the major public squares in Paris, France. Measuring 8.64 hectares (21.3 acres) in area, it is the largest square in the French capital. It is located in the city's eighth arrondissement, at the eastern end of the Champs-Élysées.
歌劇院區(Opéra)白天結合觀光與商業的區域,而晚間則是以歌劇院為主的藝文時光。擁有華麗新巴洛克建築的加尼葉歌劇院(Opéra Garnier),位於地鐵站出口,緊鄰拉法葉(老佛爺)百貨(Galeries Lafayette Haussmann)商圈,到這裡千萬要克制,否則行李就要超重了...
▼拉法葉百貨的圓頂。
▼金碧輝煌的歌劇院外觀。
加尼葉歌劇院(法語:Opéra Garnier),通常稱為巴黎歌劇院(法語:Opéra de Paris),是一座位於法國巴黎,擁有2200個座位的歌劇院。巴黎歌劇院是一座新巴洛克風格的建築,由法國建築師查爾斯·加尼葉(Charles Garnier)所設計,被認為是新巴洛克式建築
▼加尼葉歌劇院官方網站(Opéra de Paris Office Site)
▼連歌劇院旁的星巴克都是一片華麗。
▼距離歌劇院步行約10分鐘距離的瑪德蓮教堂(La Madeleine)。
▼走在巴黎街頭的奇遇...瑪德蓮教堂(La Madeleine)附近。
▼尋找旅遊書請上博客來網路書店:
▼法國-巴黎 Paris<浪漫左岸> I◎香榭麗舍區<Champs-Élysées et Invalides>
▼法國.巴黎 Paris<浪漫左岸> III◎郊區.楓丹白露宮<Château de Fontainebleau>